5G作为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医疗领域对信息传输实时性、稳定性的需求。目前,5G在医疗领域尚处于试验测试阶段,通过在部分医院部署5G网络环境,尝试其在医疗场景的应用方式、应用流程、应用效果等。那么,5G在医疗健康领域下一个阶段的落地场景会有哪些?
“5G+医疗”四大应用场景
场景一 :远程诊断
利用通信网络系统,邀请方医疗机构通过向受邀方医疗机构提供病患临床及DR、MRI等影像资料,由受邀方出具诊断报告。
在整个诊断过程中,由邀请方将相关检查检验资料上传到远程医疗平台,三甲医院专家通过移动端从远程医疗平台获取相关资料以及根据这些资料出具诊断报告,再将这些报告回传到远程医疗平台供邀请方和患者使用。
远程诊断中DR、MRI等影像资料的通信速率要求在13Mbps,而现有网络的速率在10Mbps,导致影像资料的传输时间过长,要耗费专家几分钟时间才能完成下载,影响了诊断工作效率。5G的传输速率能够达到1Gbps,能够以更高上传和下载速率为数据传输带来便利性。
场景二:远程会诊
借助通信网络,邀请方和受邀方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共享医学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会诊诊治。
远程会诊过程中,主要涉及到高清视频通话和资料共享。随着4K级视频设备的应用,其传输速率在20Mbps,现有网络将无法满足。
5G能为基层医生、专家、患者之间进行视频通话提供技术保障,而且专家在视频过程中,还能实现秒速下载患者资料。同时,5G的低时延性保证了彼此之间通话的实时性,提供沟通的顺畅。
场景三:远程手术
远程手术是基于通信、传感器和机器人技术,由医疗专家根据手术室的视频和反馈信息,远程操控机器人开展手术治疗服务。
虽然目前部分医院已经引进了手术机器人,但是目前的通信设施无法满足其大量数据的传输速率和传输低时延要求,不适宜开展远程机器人手术治疗。
5G的高带宽能够满足各类数据的传输和能够满足视频清晰度要求,而且其低时延性能够确保现场机械臂运行与医生端的操控是高度同步的,不会因延迟而导致医疗专家出现误判情况,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场景四:移动急救
急救人员、救护车、应急指挥中心和医院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协作开展的医疗急救服务。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传输效率成为移动急救面临的主要难题。
在急救现场,救援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并将相关检查结果实时传送到应急指挥中心和医院。
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电子病历信息等上传到远程系统,便于医生患者相关情况。
在移动急救过程中,5G可以保证医生对前端情况的实时动态掌控,可以为急救医生或前端机器人提供准确指导和操控。
未来,5G技术应用于医疗,能助力解决医疗区域限制,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减少看病花费的时间,平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5G技术下,医生可以更快调取图像信息、开展远程会诊及远程手术,有助于打破我国医疗水平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的局面。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